語言   简体版  |  English
當前位置:首頁 / 相關新聞 / 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謝極:綠色產業須與市場接軌  

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謝極:綠色產業須與市場接軌

2011年8月16日

北京直擊

“十一五”期間,中國第一次將節能減排確定為國家政策之一,並達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(GDP)能耗下降19.1%的目標,“十二五”時期目標則為單位GDP能耗下降16%。

國家除大力支持太陽能、風能發電以外,亦出台不少節省現時市場用電量的政策。發改委引進合同能源管理概念(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, EMC),促進節能服務業地市場化,令節能服務業與企業得到雙贏。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謝極表示:“現在有不少公司通過EMC合同能源管理方式,實現了節能服務與資本市場的接軌。”記者亦走訪節能服務產業的佼佼者,早前被香港建屋貸款(00145)收購、成為其全資子公司的益浩科技,一探節能環服務業發展狀況。

近年國家大力扶持節能環保業,在內地打拼的港商如何從中受惠?或許大部分港商會認為自身企業並非從事綠色能源開發,便與優惠政策無緣,實則不然。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謝極在“中國節能環保產業與資本市場接軌研討會”上表示:“要通過發展節能服務公司,來推動節能減排的進程。”港人對節能環保概念並不陌生,卻少有聽說節能服務產業。

據謝極介紹,節能服務公司通過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,為企業節省能源,其效益按照比例與企業分成。現時,瑞房(00272)旗下的上海企業天地、長實(00001)位於北京的東方廣場等,都開展了與節能服務公司的合作。因此港商想受惠,挑選適合的節能服務公司合作,就可實現節能與盈利的雙豐收。

謝極首先介紹了節能環保發展進程,“目前中央已把'十二五'期間單位GDP能耗減少16%的目標作了初步分解,傳達至各個省市,將會更多注重運用法律手段及市場機制。”包括三方面:一、強化指定能效標準,除界定產品進入市場的門檻外,亦設立可享有政府稅收、價格政策優惠的引導性標準。二、借鑒日本經驗,將建立能效領跑者制度。 “有標杆可參照,推進企業自我檢查。”三、通過發展節能服務公司,推動節能減排的進程。

引進合同能源管理理念

據謝極介紹,中國的節能服務產業現以應用合同能源管理EMC為主。合同能源管理指的是一種節能投資服務管理,客戶見到節能效益後,節能服務公司才與客戶一起共同分享節能成果,取得雙贏。 “九十年代從美國學習引進了該理念,利用世界銀行的資金,於中國推動合同能源管理的理念,在北京、遼寧、山東進行試點。”這3家示範公司總投資超過400億(人民幣,下同),完成400多項目,起到積極的探索作用。

同時,該過程中所凸顯的問題亦十分嚴峻,首先是資金問題。 “特別是貸款問題,與一般商業銀行經營的項目比較,這些節能公司的項目小而散。銀行在貸款上就提出需要擔保。因項目的複雜性,擔保公司亦很難提供擔保。”為解決這一問題,在世銀項目的第二期,發改委成立了服務協會,亦支持一家擔保公司實現了對節能服務公司的擔保。

“去年出台政策,主要針對關於資金、稅收、會計和金融。國家已將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納入到中央預算投資內。4月份之後,節能服務公司所做的項目,每節省一噸標準煤,中央財政獎勵資金給予240元補助,並要求省一級財政同時補助不能低於每噸標準煤60元。”現時,節能服務公司每節省一噸標準煤,可至少拿到補助300元。據悉,在廣東地區,補助標準已高達到600元,在上海市補助標準為500元。

另外,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,對於節能服務公司免徵營業稅,所得稅三減三免,亦免徵轉讓設備的增值稅。會計製度方面,國家同意最需要節能的政府機構及事業單位,在簽署了節能服務合同後的效益分享期內,其支出仍可列為能源消耗項目支出。最後,銀行對節能服務產業公司提供融資、擔保都享有優惠政策。 “特別是資金鍊的問題,國家允許合同項目中形成的固定資產作為向銀行貸款的擔保。”

通過效益分享獲盈利

專業的節能公司亦有不同經營的形式。 “最早引進的是效益分享型,即通過產生的節能效益,在合同期內按照雙方擬定的比例進行分成。”在實施過程中,亦形成另外一套理念:節能量保證型。 “即節能服務公司確保節能量,若達不到節能公司則按合同條例承擔後果。”還有能源費用託管型、融資租賃型等。

據悉至2010年,節能服務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。單經過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認證的節能服務公司已近800家,行業總產值已超過836.29億元,與2009年同比增長43.8%。他強調,“特別要注意的是,'十一五'期間節能領域主要是工業。而'十二五'期間,節能服務公司產業的發展會特別關注建築和交通。”

企業考察

益浩自研科技為大廈省電省錢

謝極曾提到,現時中國的節能服務公司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,達到與資本市場的接軌。成立於2007年的益浩科技有限公司,便是其中之一。益浩科技剛剛被香港建屋貸款收購成為其全資子公司,主要經營冷氣機的節能服務。益浩科技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鄭聿恬告訴記者,早在2005年《京都條約》實施,開始限制碳排放標準時,他們便看準商機。

他介紹:“在一棟大廈裡,用電比例超過40%是冷氣機房。然而,在冷氣機房裡,每一個機組本身的效率都很高,但往往將他們放在一起,產出的能耗就並不高效。若大廈的電費為1,000萬元,冷氣機房就佔了超過400萬元(人民幣,下同)。”面對如此龐大而又空白的市場,益浩自行投資2,000萬元,自主研發了Ultra Performance Plant Control (UPPC®??)產品,即超高效中央空調冷凍站控制系統,至2009年,已得到6項中國專利認證。

參與瑞安項目打響招牌

有了技術和產品,益浩科技開始尋覓第一個項目。他們將目光瞄準了上海市盧灣區耗電大戶——瑞安企業天地。 “當時迪士尼、甲骨文等頂級公司均於瑞安企業天地設立辦事處;上海企業天地,那裡24小時供電,其耗電量在區內聞名。為降低成本,非常需要節能服務。”瑞安企業天地在該區已經有逾8年曆史,曾拒絕過不少節能公司。益浩科技提出自負風險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,通過效益分享對瑞安企業天地進行冷氣節能改造。

於2009年開始的考驗期內,瑞安企業天地不用負擔任何費用,亦獨享所得到的節能效益。期間,益浩科技為瑞安企業天地節省了27%的用電,一年則可節省80萬至90萬元。瑞安企業天地與益浩科技於2010年正式簽訂合約。 “根據合約,開始的兩年,益浩與瑞安以九一分成,第三年至第五年則為六四分成,第一年已可收回該項目的成本。”

 2010年上海盧灣區政府給予瑞安企業天地10萬元作為節能獎勵,益浩則得到了逾12萬元的財政補貼。益浩科技亦贏得了業界的認可,陸續與瑞安創智天地、新地(00016)、華虹NEC、一起無錫柴油發電機廠、創維研發中心等開展運營冷氣節能項目。他指出:“這些項目最低都能夠達到20%的節電量,合約一般為5年至8年。”

記者亦親自參觀了運用益浩科技冷氣節能係統的北京勵駿酒店。該酒店坐落在北京市中心地帶,屬北京最豪華的超5星級酒店之一,包括酒店和服務式住宅。據益浩科技技術總監吳剛介紹,酒店在改造前冷氣系統用電為3,400萬度。 “去年完成改造後,預計每年至少可以節省超過20%用電量。”

獨家技能技術進軍海外

除北京外,益浩亦已與江蘇省泰州市政府、中石油在上海的總部大樓簽訂了合作意向書。 “在南方,如廣州、深圳、香港,商用空調基本上全年適用,更多的是商業客戶。在北方,則側重工業用戶。”

面對所有節能服務公司都頭疼的融資問題,益浩科技則通過被香港建屋貸款收購的形式融資。 “相對自己進行上市融資,更願意選擇被一家已上市的公司收購。現在發行股票得到的10億港元融資,有7億港元用來給益浩發展業務。今年盈利至少為8,000萬港幣,較上上年增長了20倍。”收購完成後,截至去年底止盈轉虧蝕3,372.7萬港元的香港建屋貸款,將轉以節能服務為其主要業務。益浩科技現時簽訂的節能服務合約,則為其母公司帶來截至2013年3月超過2.3億港元的盈利保障。

另外,益浩科技申請了專利合作條約(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, 超過140個國家的專利聯盟),準備攜其於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的節能技術進軍海外市場。 “用空調多的國家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,包括整個東南亞、中東、歐洲、美國,我們已開始考察台灣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尼等地。”